胸腔少量积液可能由心力衰竭、肺炎、结核性胸膜炎、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积液通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明确病因。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时,血管静水压升高可使液体渗入胸腔。患者多伴有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联合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2、肺炎
肺部感染引发胸膜炎症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形成渗出性积液。常见发热、咳黄痰等表现。需完善痰培养,根据病原体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胸腔穿刺引流缓解症状。
3、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可引起淋巴细胞渗出,形成草黄色积液。患者多有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确诊需胸水ADA检测,治疗采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需持续6-9个月。
4、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导致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液体漏出至胸腔。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同时治疗原发病。每日蛋白质摄入应达1.2-1.5g/kg,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
5、恶性肿瘤转移
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胸膜时,可产生血性积液。患者常有胸痛、恶病质表现。需通过胸水细胞学或胸膜活检确诊,治疗包括全身化疗、胸腔灌注顺铂注射液等,必要时行胸膜固定术减少复发。
日常需监测体重和呼吸频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ml以内。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热不退等情况,应立即复查胸部CT并调整治疗方案。长期卧床者需定期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