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皮肤干燥起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饮食、避免刺激、适度清洁、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皮肤干燥起皮可能与季节变化、环境干燥、皮肤屏障受损、维生素缺乏、皮肤病等因素有关。
1、加强保湿
春季空气湿度较低,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建议每日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甘油等成分的保湿霜,涂抹频率可增加至2-3次。沐浴后3分钟内是涂抹保湿产品的最佳时机,此时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高,有助于锁住水分。可选择质地较厚的乳霜类产品,避免含酒精的清爽型护肤品。
2、调整饮食
适量增加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每日可摄入10-15克坚果,200克深海鱼类,300克深色蔬菜。核桃、三文鱼、菠菜等食物中的欧米伽3脂肪酸和维生素E能帮助修复皮肤屏障。同时需保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
3、避免刺激
减少热水洗脸和长时间沐浴,水温控制在38℃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选择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洁面产品,避免使用皂基类清洁剂。外出时做好防风防晒措施,佩戴口罩可减少冷风对皮肤的刺激。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50%左右的湿度,避免空调直吹。
4、适度清洁
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建议每日洁面不超过2次,可选用氨基酸类洁面产品如芙丽芳丝净润洗面霜。去角质频率控制在每周1次,选择含有乳酸或尿素的温和去角质产品。清洁后立即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处于干燥状态。
5、就医治疗
若伴随严重瘙痒、红斑或脱屑,可能为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病。医生可能开具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外用药物,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对于顽固性干燥,可进行光疗或使用含尿素10%以上的医用保湿剂。皮肤出现裂纹或渗液时应及时就诊。
春季皮肤护理需注意室内外温湿度差异,建议随身携带小包装保湿喷雾。选择纯棉透气的贴身衣物,避免化纤材质摩擦皮肤。规律作息有助于皮肤修复,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若自行护理2周无改善,或出现皮肤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日常可进行温和的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开干燥脱皮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