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鼻后几个月山根变矮可能与假体移位、组织吸收、术后肿胀消退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隆鼻术后早期山根高度降低常与肿胀消退有关。手术创伤会导致局部组织水肿,术后1-3个月随着水肿逐渐吸收,视觉上可能出现山根高度降低。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恢复过程,通常不需要特殊干预。假体材料选择不当也可能影响维持效果,硅胶假体因材质特性可能出现轻微下移,膨体材料则与组织相容性较好。术后护理不当如过早戴框架眼镜或外力撞击,可能造成假体位置移动。
少数情况下山根高度明显降低需考虑并发症可能。假体感染会导致周围组织吸收萎缩,表现为鼻梁高度下降,可能伴随红肿热痛等症状。自体软骨移植后存在一定吸收率,肋软骨吸收率通常控制在较低水平,耳软骨吸收相对明显。严重外伤或假体雕刻形态不佳可能导致假体移位下滑,这种情况需要通过修复手术调整。部分求美者因体质特殊可能出现包膜挛缩,导致假体变形移位。
术后应避免挤压碰撞鼻部,严格遵医嘱佩戴鼻夹板,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恢复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如发现山根高度持续下降或伴随疼痛肿胀,应及时到整形外科就诊,通过触诊、影像学检查评估假体状态,必要时需手术调整。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