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头内陷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短缩、炎症或肿瘤压迫、外伤或手术瘢痕、乳房下垂等因素引起。乳头内陷主要表现为乳头凹陷于乳晕平面以下,可能伴随局部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继发感染或哺乳困难。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不全可能导致乳头内陷,此类情况多为双侧对称性凹陷。部分患者存在乳晕平滑肌纤维排列异常,使乳头外凸受阻。轻度凹陷可通过牵拉锻炼改善,中重度需考虑乳头矫正器或手术干预。哺乳期女性可能出现乳汁淤积,需警惕乳腺炎风险。
2.乳腺导管短缩
乳腺导管先天性缩短或纤维化会牵拉乳头向内凹陷,常见于青春期乳房发育阶段。可能伴随导管扩张症,表现为乳头溢出黄色分泌物。需通过乳腺超声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必要时行乳管镜检查。哺乳前热敷有助于导管扩张,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纤维束。
3.炎症或肿瘤压迫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炎症可导致局部水肿压迫导管。乳腺癌肿瘤生长可能直接侵犯Cooper韧带,表现为单侧乳头突然内陷伴皮肤橘皮样改变。需进行乳腺钼靶、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时需行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
4.外伤或手术瘢痕
乳房区域外伤后形成的瘢痕组织可能牵拉乳头,乳房缩小术、隆胸术等手术操作不当也可导致。瘢痕体质者更易发生,表现为乳头固定性凹陷伴局部硬结。可通过瘢痕软化针注射改善,顽固性病例需手术切除瘢痕并重建乳头支撑结构。
5.乳房下垂
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哺乳后乳房悬韧带松弛,可能引发乳房下垂连带乳头内陷。常伴随乳房皮肤弹性减退和乳晕扩大。轻度可通过穿戴支撑内衣改善,重度需考虑乳房悬吊术联合乳头矫正术,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缝线断裂。
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减少乳头摩擦,洗澡时可用温水轻柔清洁凹陷处避免污垢堆积。哺乳期女性可使用乳头保护罩辅助喂养,发现乳头溢血或持续疼痛需立即就诊。定期乳腺自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理性改变,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专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