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伴随异常出血时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子宫息肉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息肉大小、症状表现以及患者生育需求等因素。
多数情况下,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临床症状的子宫息肉可暂不手术,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这类息肉可能由雌激素水平波动、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通常不会导致明显不适。随访期间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关注息肉大小变化。若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轻微症状,可尝试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进行药物保守治疗,部分息肉可能随月经自然脱落。
当息肉直径持续超过10毫米或引起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时,需考虑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较大息肉可能压迫子宫内膜影响胚胎着床,或存在恶变风险。绝经后女性若发现息肉增长迅速或伴不规则出血,应优先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刮宫术和宫腔镜电切术,后者能精准切除息肉基底部并减少内膜损伤。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并根据结果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日常需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术后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复发可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异常出血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