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蚕与眼袋是两种不同的眼部特征,主要区别在于位置、形态和成因。卧蚕是紧邻下睫毛边缘的条状隆起,由眼轮匝肌收缩形成;眼袋则是下眼睑皮肤松弛、脂肪膨出导致的袋状下垂结构。
卧蚕位于下眼睑睫毛下方1-2毫米处,呈窄条状,微笑时更明显,属于正常生理结构。其形成与眼轮匝肌局部增厚有关,无皮肤松弛或脂肪堆积,通常不影响健康且被视为年轻活力的标志。亚洲人群中约60%存在卧蚕特征,可通过适度化妆增强美感。
眼袋位于卧蚕下方眶缘处,呈三角形袋状膨出,静态时即存在且随年龄加重。主要因眶隔脂肪疝出、皮肤弹性下降导致,可能伴随黑眼圈或泪沟。长期熬夜、遗传或肾病可能加速其形成,严重时需通过内切/外切眼袋手术改善。部分患者可能合并眼轮匝肌肥厚,需与卧蚕进行鉴别诊断。
日常可通过指腹轻压眶骨缘简单区分:卧蚕触诊有肌肉硬度且可主动收缩,眼袋触感柔软且被动移动。建议避免过度揉搓眼部,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眼袋形成。若眼袋伴随持续水肿或视力变化,需排查甲状腺或肾脏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