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院内获得性肺炎

发布于 2025/01/10 06:41

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感染,与入院时不存在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无关。这种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常见于重症监护病房或长期住院患者。

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感染的易感性,但环境因素更为关键。医院环境中病原体浓度较高,尤其是耐药菌株,增加了感染风险。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也起重要作用,例如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肺部疾病或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外伤或手术后的患者,尤其是胸部手术,也可能因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而患病。病理因素方面,院内获得性肺炎可能由轻度的支气管炎发展为严重的肺炎,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败血症。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细菌往往对常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增加了治疗难度。

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需要综合措施。药物治疗方面,抗生素是主要手段,常用的包括头孢类如头孢他啶、碳青霉烯类如美罗培南和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对于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使用特殊抗生素。手术治疗在特定情况下适用,例如脓胸或肺脓肿需要引流或切除。呼吸支持是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无创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饮食方面,患者应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类和新鲜蔬菜,以增强免疫力。运动康复在病情稳定后逐步进行,例如深呼吸练习和轻度步行,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预防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和提高患者免疫力。医院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环境消毒,减少病原体传播。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卧床,定期翻身和进行呼吸训练。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考虑接种肺炎疫苗。早期识别和治疗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有助于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