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档儿童用品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危害重重
发布于 2012/10/18 16:58
发布于 2012/10/18 16:58
校服不合格、童车设计有缺陷、儿童玩具易伤人……我国儿童在被万般呵护包围的同时,身边还“埋伏”着众多危险。
记者调查发现,儿童用品存在“有标不依”现象,且一些不达标产品“搭”上促销快车清库,而不达标产品“重灾区”的中低档市场恰恰是监管“真空”。产品质量“硬伤”累累,儿童安全保障在哪里?
甲醛超标严重不达标产品“搭乘”促销车
节日期间,商家趁机打响“折扣战”,儿童用品市场也不例外。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超市、婴童用品专卖店都打出“清仓处理”、“一件六折、两件五折”等促销广告,吸引不少家长围着堆满产品的“花车”挑选。
热闹之中藏有隐忧。根据今年8月1日实施的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所有3岁以内婴幼儿服装必须满足最高安全级别A类,且须在标签上标明。
然而记者在一些卖场发现,标注旧国标甚至无任何标识的“三无”婴幼儿服装触目可及:婴幼儿服装吊牌上标有“GB18401-2010”的不干胶条,撕开里面却是“GB18401-2003”;吊牌上的原“B类”标识被写有“A类”的贴纸覆盖;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海淀区第五大道的婴童装区,服饰上标准、成分等信息全无,销售人员称,“只分大小号,不分AB类。”而B类服装的甲醛含量限值是A类的3倍多。
让人担忧的并不只有儿童服装,也并非只是标识不全,儿童用品质量的“硬伤”带给孩子的威胁更大。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13%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16%的童鞋、近20%的童车以及7%的儿童玩具均不合格。有些童车、玩具有锐利尖端或危险夹缝;个别批次童鞋甲醛超标四五倍。
“不是看不见的致癌物超标,就是易伤人的设计缺陷明显。”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说,甲醛严重超标不能一次洗掉,它会持续地游离出来,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娇嫩,长期穿着甲醛超标的衣服致癌危险更大。
中低市场成监管漏洞“国标”遭遇软执行
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抽查的大多是正规厂家,市场上大量中小企业、中低档综合市场并没有进入监管视线。
今年,我国首次实施涉及儿童汽车座椅和儿童家具的安全国标,新版的纺织品国标还进一步严格了婴幼儿产品的标准。吉林省质监局纤维检验处副处长张云龙表示,这意味着儿童用品的安全防线拉得更紧,填补了以往被忽略的领域。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占据儿童用品大半份额的中低市场成为不达标产品的“重灾区”,而这里恰恰是监管盲区。在北京阜成门天意批发市场玩具厅,很多玩具都没有标明厂址、厂名以及适合年龄段等基本信息。多位摊主告诉记者,很少有人来检查。
王宝军更是道出“天机”,在日常检查中,相关部门通常选择大商场、大超市等正常途径。对于综合的中低档批发市场很少抽查,监管部门甚至明确表示,“那些地方不要去。”
“那里估计得一半以上不合格。查了也没法管,大多是‘三无’产品,追查、罚款、曝光都找不到人。”他说。
同时,由于缺少对儿童安全的责任和意识,生产企业钻空子,蒙混过关以减少成本和损失,甚至逃避责任;销售商家把关不严,对儿童用品新国标置若罔闻,这些都导致市场混乱。
此外,家长安全意识缺乏也给不达标产品以可乘之机。许多家长对国标根本不关注,买东西只图便宜。“我们买衣服最多看看质地,从没看过什么A、B类。”长春市民刘美媛说,“只要款式可以、价格适中就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模拟碰撞室主任张晓龙说,市场上儿童安全座椅从几十元到几千元,“几十、几百元的价格显然不够优质产品的成本,这类产品充斥市场很不安全,碰撞实验中不是散架就是撕裂。”
上一篇 : 儿童摇摇车多为“三无”产品 相关监管陷盲区
下一篇 : 舌尖上的童年令人担忧 逾九成家长担心儿童食品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