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肝炎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1/11 12:35

输血后肝炎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因输入了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发的肝炎。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常见的类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输血过程中,如果血液未经严格筛查或检测技术存在漏洞,病毒可能通过受污染的血液进入受血者体内。现代医疗技术已经大大降低了这种风险,但仍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

输血后肝炎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能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潜伏,长期可能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为了减少风险,输血前血液会经过严格的病毒筛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检测。

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因输血感染了肝炎,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液检测,确认是否感染病毒。日常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或治疗,也能有效降低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定期复查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