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阴阳 贪凉也“中招”

发布于 2014/07/21 11:50

进入“三伏天”,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开始了,民间说的“苦夏”就在此时。今年的“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专家提醒公众要注意科学防暑、避暑。

长春市中医院门诊主任张春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中,“中暑”有阴阳之分,无论是阴暑还是阳暑,防大于治,建议人们提早做好预防工作。

夏季贪凉会中阴暑

张春玲主任介绍,中医将中暑分为阴暑、阳暑。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中气内虚,以致风寒之邪乘虚侵袭患的病就被称为阴暑;而阳暑是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暴晒而发病的伤暑症。简单说就是,静而得之为阴暑,动而得之为阳暑。

过度贪凉是诱发阴暑的主要原因,贪凉又分两种,一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或在户外乘凉至后半夜,感受寒邪;二是进食冷饮或凉食过多等。

夏季里,人们的皮肤毛孔张开,适当出出汗能将体内滞留的暑热排出去,让身体感到更舒适。如果过度贪凉,毛孔始终处于关闭状态,体内暑热排不出去,一旦外界的风、寒、湿邪侵袭,就会引发阴暑。尤其是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到冷环境,打开的毛孔瞬间关闭,最容易出现阴暑。

阴暑与阳暑治疗不可混为一谈

阳暑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厌食、肢体困倦,严重的甚至休克死亡;阴暑则通常会出现乏力、关节酸痛、头重脚轻、大便稀溏,严重者会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

中暑的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为了防暑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并不科学。若吃大量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还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治疗方面,阴暑与阳暑也有所不同。张春玲说,如果是阳暑,轻者只要及时补充水分,并尽快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都能缓过来,重者则要及时上医院。如果是因受寒凉之邪产生的阴暑,轻者可服用含有藿香、生姜等构成的药物。

食疗解暑效果好

“除吃药外,也可以通过食疗来解暑。”张春玲说,解阳暑应以清暑化湿为主,西瓜就有“天然白虎汤”的美誉,因此,中阳暑者可以吃点西瓜,但肠胃不好的老年人不宜多食用。阴暑是寒气外袭导致毛孔封闭,阳气在体内郁结引起的,治疗应以辛热解表为主。此时,生姜红糖茶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发汗去寒。

另外,感觉有中暑症状时,可尝试喝一些汤缓解,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酸梅汤和绿豆西瓜饮等。此外,还可以将荷叶、薄荷叶、竹叶每3克至5克配比代茶饮,也是解暑佳品。

中暑后不要一次性补水过多

夏季里,运动后大汗淋漓让人感到畅快。但张春玲主任指出,夏季人们应着重养阳气,尤其是大暑节气期间,建议人们运动后微微出汗即可,同时注意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中暑后,不宜一次性补充过多水分,应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否则,大量饮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正确的饮水方法是: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最好喝温开水,添加少量糖和盐,更有助于解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