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吗?人体肠道里有爱吃肉的细菌

发布于 2014/09/30 14:10

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使人得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特别提防肠道里那些爱吃肉的坏细菌。

爱吃肉的细菌为啥是坏细菌

肠道是一个比肝脏还要活跃的代谢和免疫器官,其中有1.5公斤左右的肠道菌群。所以,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讲,我们吃饭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维持机体生存,另一个是养活1.5公斤的肠道菌群,特别是好细菌。

因为肠道里菌群有好有坏,有益菌是保持肠道健康的,有害菌是让人得病的。爱吃肉的人肠道里的有害菌数量比饮食搭配合理的人明显要多。

长期吃肉多的人,在肠道里也就培养出了爱吃肉的细菌。一旦少吃肉、不吃肉了,这些细菌就会反击,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自卫反击。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会让人感到全身乏力。爱吃肉的人肉为啥会越吃越多?就是肠道坏细菌在作怪。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领导的微生物学科研团队曾对123名肥胖志愿者进行饮食干预,制订了一套减肥计划,其中包括含有益生元的食品,让他们定期回来复查,以监测肠道菌群和代谢参数的变化。在完成9周饮食治疗之后,又对患者做了为期14周的跟踪调查。共有93名志愿者完成了试验,结果参加试验的志愿者体重呈中等水平下降,平均减轻了大约7公斤,且肠道中产生毒素的坏细菌减少,有益菌数量增加。

肠道菌群出现问题,不仅是腹泻或便秘,还有可能出现口腔溃疡,以及各种所谓的“上火”症状,如发痘痘、嘴角溃疡等。

此外,有害菌释放的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有时炎症水平升的太高,就在局部暴发,释放一下。过一段时间,肠道菌群平衡没有得到改善,还会引起下一轮暴发。

坏细菌过多如何早期发现

如果长期高脂饮食,会使人体内保护肠道屏障的有益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下降,甚至消失,从而使肠道的保护性减弱,而产生内毒素的坏细菌数量会上升。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做出反应,身体开始“发炎”,长期低度炎症最后导致免疫系统紊乱、胰岛素抵抗、动脉血管硬化,于是糖尿病、冠心病应声而至。

如何早期发现肠道问题、发现坏细菌呢?只要肉吃多了,吸收不了的部分就会进入大肠被有害菌发酵利用,发酵副产物大多是有毒、致癌的,大便就会黑臭、发黏。这就是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

同时,饮食不当,会导致肠道内的有害菌过多,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麻痹肠道神经,肠道蠕动下降,同时有益菌数量减少,不能产生足够的气体推动大便排出,可能导致便秘。赵立平指出,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是解决便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要想让肠道保持一定量的有益菌,首先要多吃膳食纤维,让其在肠道内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为有益菌的繁殖提供养料。

当然,这是在饮食平衡的前提下,可以全谷类为主食,多吃全豆类和粗粮,配合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另外,还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