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发布于 2025/01/10 13:40

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保肝治疗措施。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关键,但部分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解毒、代谢药物和合成蛋白质等功能。抗结核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毒性物质,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度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重度则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

对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医生通常会根据肝功能指标和患者症状调整治疗方案。轻度肝损害可能只需减少药物剂量或暂停用药,同时使用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中度或重度肝损害则需要停用相关抗结核药物,改用对肝脏影响较小的替代药物,并加强保肝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皮肤发黄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避免饮酒和食用高脂肪食物,减轻肝脏负担。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和C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如果肝损害症状持续加重,务必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