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探索粘连性肠梗阻新疗法

发布于 2014/12/22 10:57

东方医院肿瘤科左明焕,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肠粘连或粘连带所致的梗阻,多因腹部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多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肠坏死而危及生命。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肠梗阻患者不能进食,所以中医外治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本病时更是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盆腔肿瘤术中金刃创伤,麻醉损伤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胃肠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由于术后经络血脉紊乱,气机瘀滞,肠道传导失司,上下不通则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闭等症状。脾胃损伤日久则易损伤脾阳,脾阳虚损,进一步导致寒凝于内,则可多见局部自觉腹部发凉,肤温降低;喜温喜按,得温痛减;局部症状遇寒(凉)加重等局部寒证的表现。故局部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之法,选用温热之品局部外敷,正符合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就有中医外治方药记载。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主要有膏剂、散剂、酊剂等,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病程发展变化,将不同的剂型的药物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进而达到更直接的治疗效果。

1.中药穴位贴敷,在现代药剂学中称经皮给药系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提出的经络穴位贴敷疗法是常用的中医外治贴敷方法之一,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和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疗效特性,既能使药物分子易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达到病处,又可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肠胃功能,以达到祛邪愈病的功效。

2.中药灌肠法是通过将中药注入直肠,使药物由直肠粘膜直接吸收,达到畅通肠腑、排除积滞、增强肠蠕动、迅速恢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方法。据研究,直肠给药比口服吸收要快,其吸收总量和生药利用也较口服为高。同时,药物通过肠粘膜直接弥散入腹盆腔组织,可以发挥消炎镇痛、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功效,抑制肠粘连,达到治疗功效。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用药特色

针对本病腹部局部多见“寒证”型,治疗应以温阳理气、化瘀通腑为法。组方选用肉桂、干姜、穿山甲、全蝎、厚朴、木香、丁香,桂枝、枳实等药物健脾理气、温通化瘀,用治脾胃大肠寒凝气滞之证。木香、丁香等芳香药物具有辛香走窜可引诸药直达病所,芳香化湿以健脾开胃,芳香理气能活血止痛的功效。穿山甲、全蝎等虫类药物乃有情之品,虫类药入络,其性轻灵流通,功擅走窜,能松动病根,搜剔络道之邪,攻化凝血坚积,宣通气机,达到温阳散寒、理气通腑之效。

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外治法治疗肠梗阻的作用较好,特色明显。患者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后,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