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皮试怎么算硬结

发布于 2025/01/10 11:00

结核皮试的硬结大小是判断结果的关键,通常以硬结直径为标准,而不是红肿范围。硬结直径≥5毫米可能提示结核感染,但具体结果需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生判断。

结核皮试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筛查方法,通过注射结核菌素到皮下,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结核菌。硬结是指注射部位皮肤下形成的局部肿胀,摸起来像一个小硬块,而不是表面的红肿。很多人容易把红肿误认为硬结,其实红肿范围并不影响结果判断,只有硬结的大小才有意义。

硬结的测量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进行,用透明尺子垂直测量硬结的直径。如果硬结直径小于5毫米,通常被认为是阴性结果,提示未感染结核菌;5-9毫米为弱阳性,可能与卡介苗接种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10-14毫米为中度阳性,提示可能有结核感染风险;15毫米以上为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的可能性较高。硬结大小只是参考指标之一,结果还需结合个人病史、接触史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进行结核皮试后,注射部位应避免抓挠或涂抹药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果硬结较大或伴有明显不适,可以适当冷敷缓解症状。对于皮试结果阳性的人群,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进行胸部X光或痰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