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下壁心肌梗死
发布于 2025/01/11 10:39 复禾健康
发布于 2025/01/11 10:39 复禾健康
下壁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下壁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
下壁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有冠心病史的人需格外注意。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也会加速动脉硬化。生理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这些疾病会加重心脏负担。外伤或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肌梗死,尤其是对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病理上,心肌梗死从轻度心绞痛到严重的心肌坏死,病情逐渐加重。
下壁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断通常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认。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硝酸甘油扩张血管,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脏负担。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可迅速开通阻塞血管。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
预防下壁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水果。适量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体检也是重要措施。若已确诊冠心病,需遵医嘱长期服药,避免情绪波动和过度劳累。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风险。
上一篇 : 小儿睡眠不安推拿的方法
下一篇 : 心里有事焦虑不安怎么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