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不容易 生活里得迈过四道坎
发布于 2017/12/27 15:00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7/12/27 15:0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陈玉琢
山东省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蔡力坚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3亿,与此同时,未富先老、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上亿老人“老有所养”在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看来,未来居家养老所占比例将高达98%。居家养老的好处多多,且更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可以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有家的感觉,更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仍会面临很多生活障碍。
比如,看病就医不方便,特别是当子女无法陪同,周围又缺少医疗网点时;请保姆或护工照顾半自理或失能老人,费用不菲;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万一发生意外,可能耽误送医治疗时间;缺少人际沟通交流,可能导致抑郁等不良情绪。上海市统计局调查显示,问及居家养老需要担心的问题时,人们选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看病就医不方便,为39.5%;二是难以承受雇佣护工费用,为33.3%;三是给家属带来生活负担,为26.5%;四是一日三餐无法解决,为26.1%;五是起居难以自理,为25%;六是缺少人际沟通交流,为20%。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养老产业促进会执行会长陈玉琢表示,安享晚年生活的老人,应当满足12个字的目标:健康长寿、快乐生活、优雅老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无论身体、心理或居家环境等方面,都要迈过以下几道坎。
足而不过找平衡
身体健康是享受老年生活的基础,越是健康的老人,在家养老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少。陈玉琢说,通过科学的自我健康管理,让60岁后的退休生活告别大把药片,并不是不可能。老人由于新陈代谢变慢,身体本就容易发胖,特别是更年期后的女性,极易出现脂肪堆积。若不加注意,血脂、血糖等指标就会攀升。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报告显示,超七成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其中大部分为“三高”。所以,血脂、血糖已经有异常的老人,必须通过饮食、运动加以控制;但血脂正常的老人,则不必如此。
陈玉琢说,现在的老年人都容易陷入两个极端,或不加控制,或控制过分。部分老年人十分重视饮食营养,却常常因理解偏差采取错误做法。比如,有些老年人因为害怕血糖过高而长期饥饿,因为害怕血脂升高而几乎不吃肉制品,因为要“清淡饮食”,每天只吃煮面条加一点菜等。这些做法往往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营养状况,独居老人的问题尤其严重。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独居人群更易缺乏“核心食物”,养成不健康饮食习惯,导致营养失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运动中。老年人有充足的空闲时间,也比年轻人锻炼积极。他们练得勤,坚持得久,甚至风雨无阻,却没意识到超强度和长时间的锻炼有可能危及健康,如增加骨折、拉伤等运动风险,或引起心脏不适等。陈玉琢强调,在养生保健上一定要掌握好度,找好健康的平衡点,足而不过才是金标准。此外,他提醒,老年人不要把健康目标寄托在保健品上,食疗远比大吃保健品效果更好。
危险评估时时做
跌倒是老年人最大的健康杀手之一。近1/3的老年人跌倒后需要到医院治疗,7.3%的老年人甚至需要住院。“可以说,老人最怕跌倒,因为一旦骨折、卧床,老人的身体状况就会急速恶化,直接影响到健康寿命。”陈玉琢认为,防跌倒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就是家里。
山东省养老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蔡力坚在养老机构打拼了10多年,他最深的感受是,保障老人安全的前提是做好风险评估和预判。比如,子女要仔细观察,记录下父母不寻常的变化,以及时发现他们身体的变化:是否视力严重衰退,是否腿脚明显变差,是否出现痴呆迹象等。而后再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治疗,并合理安排家居,降低跌倒风险。陈玉琢也表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完全是一种意外,而是可以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比如,研究表明,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可有效减少跌倒。居家布置的改变则可以从4个原则入手:保证照明设备光线足够;坚持无障碍原则;合理安排家具高度和位置;卫生间、厨房严格防滑。比如,换掉瓦数过低的日光灯,过低的插座最好改造上调高度,不用太高的柜子,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并安装扶手等。陈玉琢说,不仅子女需要有防范意识,也要对老人进行安全教育。比如,老年人应当提醒自己,需要登高攀爬的事最好不做,可能有积水的地方要慢走、找扶手。
走出去再走进来
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年龄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影响。通常,年龄越大,可能面临的心理障碍越严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多种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老人担心自己成为家庭的累赘,失去个人价值,因而出现悲观、抑郁情绪。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全国超过两成家庭户需至少赡养一位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三成属于空巢家庭。
陈玉琢说,如何缓解空巢老人的情绪障碍,是养老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缓解老人心理问题的根本,是让他们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陈玉琢认为,除鼓励子女多回家看看外,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从“走出去和走进来”两方面着手。“走出去”强调老人要主动“出击”,找到能够让自己老有所为的位置。无论选择返聘上岗,读老年大学,还是培养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都有助于老人走出孤独,回归社会。“走进来”则是希望社会构建更完善的老人心理支持体系。比如由社区居委会牵头负责老人的定期探访工作,也可组织志愿者上门陪老人聊天;相关养老机构或专家可在政府授权下设置爱心热线,鼓励老人遇到问题,主动咨询。“一老与一小的交流,最能给老人带来心理慰藉。”陈玉琢说,为中小学校和社区老人建立起长期联系,应当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留好老本自己花
有“老窝、老友、老乐、老本”被认为是幸福养老生活的重要来源。相对来说,在这“四老”中,老本是重视度较低的一项。受过去文化生活影响,这一代老年人在金钱观上存在一种共性,即,自己花钱很省,为子女孙辈掏钱很大方。刘莉(化名)原打算给爸妈各自买套保暖内衣,可去超市看了看,觉得都不太好,就留了钱让老人自己买。可最近打电话回家一问,老人到现在都没买,说是觉得都太贵,旧的也能穿,没必要再花这个钱。“我爸妈一辈子节俭,有点钱就想给我们。其实我姐一个月工资过万,我的工资也够用,我俩都没打算花父母的老本。”
刘莉说,她为了说服父母为自己花钱费了不少工夫,但一直没用。蔡力坚强调,老人就应该学会为自己花钱,并花点精力对自己的“老本”做好规划。“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可以将钱大致分成几块。”蔡力坚解释说,首先看自己有多少保险,留出一部分可能用于医疗的钱;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考虑是否需要请保姆,可能需要花多少钱;如果老人对吃比较有讲究,还需要专门分出一份作为日常饮食费用;最后再考虑自己在兴趣爱好上可以投入多少。比如,喜欢旅游的老人,可以规划一下每年出行几次,是出国游还是国内游,参考自己的经济状况,做个大致预算。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最不需要考虑的就是给子女留多少钱,因为把钱用在自己身上,让自己过得更好,才能真正让子女安心。”蔡力坚说。
上一篇 : 晚年生活不想太枯燥?你要多交朋友
下一篇 : 冬天到了 脾胃弱该如何进补?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