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治丙肝 副作用更小

发布于 2018/01/02 14:3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教授


相比众所周知的乙肝,丙肝显得“默默无闻”了许多。但近些年来,相比乙肝防控措施的普及推广,丙肝造成的损害愈加凸显。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国梁教授说,丙肝已经成为对我国国民健康影响较大的主要疾病之一。

四大特点导致早诊难、治疗晚。

丙肝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认知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现象。张国梁教授认为,这与丙肝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隐匿性,临床表现通常比较轻。乙肝会表现出黄疸和消化道异常等症状,而大部分丙肝患者感染后则没有特别明显症状。其次,丙肝易慢性化,55%~85%的丙肝感染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慢性丙肝。此外,慢性丙肝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也较高,病人一般在感染丙肝病毒20年后,都会发展为肝硬化。最后,丙肝病毒的变异性很强,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

张国梁教授说,在丙肝的早诊筛查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目前,丙肝没有被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加之其病情隐匿,公众和非专科医生对其不了解、关注少,很少有人会主动要求检测,因此漏诊率比较高。现在主动要求检查的人,有些是因为偶然发现转氨酶过高,有些则是拖到病情后期发展到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出血、昏迷等症状才发现感染了丙肝病毒,但此时已经错失了最佳治疗机会,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对寿命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白酶抑制剂问世,治疗进入新历程

不久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丙型肝炎研究中心发布了对抗丙型肝炎的最新策略,研究人员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了防止丙肝的流行,治疗是关键。

过去,治疗丙肝的传统方案是使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有效率在70%左右,但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和肝癌阶段的丙肝患者都不能使用这种治疗方案,同时,利巴韦林也会造成一些副作用。前几年,国外的蛋白酶抑制剂问世,丙肝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简称DAA)就是这一治疗机制的代表性药物,它标志着丙肝药物治疗新时代的来临。由于该类药物效果好,已成为不少临床医生治疗丙肝的首选方案。2015年,我国在更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时,也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将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疗法写了进去。

临床使用发现,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新的治疗方案全口服,不用打针,治疗方便;治疗效果好,高于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干扰素不耐受的、肝硬化的、合并肾脏疾病的,甚至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都可使用;疗程更短,一般12周到24周就可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DAA类药物的疗效与丙肝病毒的基因类型相关,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须做基因型检测,而后再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疗程。张国梁教授说,随着该类药物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未来药物作用的靶位点会越来越多,能适用于更多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疾病,给更多患者治愈带来希望。

正规途径、规范用药

目前,有一部分丙肝患者选择通过各种方式购买海外生产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其中不乏从非正规渠道获取药物者。对此,张国梁教授提醒,凡从国外引进至国内的药物,在上市前都需经过报批、检验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只有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批,才能确保用药安全和效果。而从网络等渠道购药,药物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买到假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因东南亚流通的伪造DAA类药物发出警告,呼吁患者通过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建议,并呼吁加强对药品供应链的监督,以防出现用药安全问题。现在该类药物已经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临床医师,张国梁教授还是建议患者从正规渠道获取药物。

张国梁教授认为,新疗法药物在国内的上市,必将惠及我国大批的丙肝患者,有效改善我国丙肝防控效果。同时,张教授提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进一步提升药物的可及性,如果可以,希望尽快将其纳入我国医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让更多患者真正受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