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医生多次建议:55岁后,千万别再在做这几事
发布于 2025/04/11 13:10
发布于 2025/04/11 13:10
最近医院心内科的走廊上总是挤满了人,不少都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一位资深心内科医生朋友告诉我:"现在冠心病患者数量确实在明显上升,很多人本可以避免,却因为一些日常习惯把自己送进了医院。"这话让我想起小区里那位刚做完支架手术的张叔,他总说"没事没事",结果...
1.忽视晨起的"危险时刻"
清晨是心梗高发时段,人体血压自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不少中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起床锻炼,甚至空腹晨练,这相当于给心脏"雪上加霜"。更危险的是,很多人起床时动作太猛,从平躺直接站起,这种体位突然变化会让血压剧烈波动。
2.把胸闷当"老毛病"
"就是有点闷,歇会就好"——这句话医生听得最多。很多冠心病患者早期都有间歇性胸闷症状,但总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实际上,这种劳累后的胸骨后压迫感,很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等到持续疼痛才就医,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3.饮食无度还爱喝浓茶
高盐、高脂饮食依然是冠心病的主要推手。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中老年人认为"喝浓茶能刮油",殊不知浓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加快心率。特别是饭后立即饮浓茶,会影响铁质吸收,长期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4.过度依赖保健品
"吃xx素能软化血管"这类宣传让不少中老年人趋之若鹜。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保健品被证实能替代药物治疗冠心病。更危险的是,有些人擅自停用医生开的他汀类药物,改吃保健品,导致血脂失控。
5.久坐不动或突然剧烈运动
两个极端都很伤心:要么整天坐着打麻将、看电视,要么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有位患者就是在久坐三天后,突然搬重物诱发心梗。适度的有氧运动才是保护心血管的正确方式,比如快走、游泳等。
6.把打呼噜当睡得香
夜间频繁打鼾、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夜间低氧血症,长期如此会加重心脏负担。很多患者直到出现心律失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7.独自生闷气不宣泄
"气出心脏病"不是玩笑话。长期压抑情绪会导致压力激素持续升高,损伤血管内皮。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在强烈情绪波动后突发心梗。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心脏就像一位任劳任怨的老伙计,它不会说话,只会用疼痛来抗议。55岁后,请把这些伤心的习惯一一改掉。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会太晚开始,从今天起,对自己的心脏好一点,它才能陪你走得更远。下次体检时,记得特别关注一下心电图和血脂指标,给自己的心脏做个全面"体检"吧。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