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两种汤别乱喝!喝多了可能伤肾又致癌,喝汤牢记好这5点!

发布于 2025/04/24 14:06

喝汤养生也有"雷区"!最近门诊遇到位阿姨,连续喝了三个月"养生汤",结果查出肾损伤。其实喝汤讲究可多了,有些汤喝不对真会伤身。今天就来说说那些看似养生实则危险的汤品,以及喝汤的正确姿势。

一、这两种汤要格外当心

1、老火靓汤:美味背后的隐患

广东人最爱的老火汤,动辄炖煮4-6小时。长时间熬煮会使嘌呤含量飙升,增加痛风风险。更可怕的是,久煮的骨头汤会析出重金属铅,长期饮用可能损伤神经系统。

2、药膳补汤:乱配比要命

很多人喜欢在汤里加当归、黄芪等药材。但药材有配伍禁忌,比如当归不能与白萝卜同食。更要注意的是,有些药材如附子含有毒性,必须经过专业炮制才能使用。

二、喝汤的五个黄金法则

1、选对时间很重要

饭前半小时喝小半碗清汤能控制食欲,但胃病患者要避免空腹喝肉汤。晚上8点后尽量不喝汤,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控制时长和温度

煲汤1-1.5小时最佳,超过2小时营养反而流失。喝汤温度在60℃以下最合适,过烫会损伤食道黏膜。

3、食材搭配有讲究

荤素搭配比例建议1:3,比如排骨配玉米、胡萝卜。海鲜汤要加生姜中和寒性,羊肉汤要放白萝卜去油腻。

4、特殊人群要调整

高血压患者做汤不放盐,用菌菇提鲜。痛风患者避开香菇、紫菜等高嘌呤食材。孕妇避免薏米、马齿苋等可能引发宫缩的食材。

5、喝汤也要吃"料"

很多人只喝汤不吃料,其实90%的营养还在食材里。建议汤和料按1:1比例食用,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会摄入过多脂肪。

三、这些喝汤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浓汤更有营养

汤色浓白其实是脂肪乳化现象,不代表营养丰富。想要真营养,建议选择清炖方式。

误区二:汤泡饭更养胃

这个吃法会让食物未经充分咀嚼就进入胃部,反而增加消化负担。特别是胃酸过多的人要避免。

误区三:喝汤能补钙

骨头汤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杯牛奶的钙含量相当于40碗骨头汤。想补钙不如多吃豆腐、深绿色蔬菜。

四季喝汤指南

春天适合疏肝理气的枸杞叶猪肝汤;夏.天推荐清热解暑的冬瓜薏米汤;秋.天要喝润燥的雪梨银耳汤;冬.天最适合温补的山药羊肉汤。记住季节性调理,才能喝出好体质。

喝汤本是件惬意的事,但方法不对可能适得其反。建议收藏这份喝汤指南,转发给爱煲汤的家人。养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下次煲汤前,不妨先想想这些要点,让每一碗汤都喝得明明白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