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名词解释
发布于 2025/02/17 09:16
发布于 2025/02/17 09:16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危急状态。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等,治疗需及时纠正病因并改善心功能。
1、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高污染环境或极端气候条件,可能增加心脏负担。生理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逐渐损害心脏功能。外伤如心脏挫伤或手术并发症也可能引发急性心力衰竭。病理因素中,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极度疲劳、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这些症状通常迅速恶化,需要立即就医。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可能导致休克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3、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处理。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以减轻肺水肿;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以降低心脏负荷;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可能需要电复律或植入心脏起搏器。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以纠正心脏结构异常。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复发。
急性心力衰竭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疾病,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至关重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积极控制慢性疾病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上一篇 : 垂体泌乳素高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 肛裂不敢排便怎么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