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环境事关居民健康
发布于 2018/08/23 11:52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08/23 11:52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教授、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宋伟民
城市的居民楼里,一道房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内窗明几净,整洁靓丽;门外梯道里,阴暗破旧,污渍满地,甚至还有动物粪便……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社区的居住环境既包括住宅的私人区域,也包括楼道、走廊等公共部位,前者的卫生大家都重视,后者却时常成为“老大难“问题。
老旧小区环境没人管
8月的北京,记者走进朝阳区双井街道一栋14年房龄的居民楼,一股酸臭扑面而来,那是食物腐烂变质和动物粪便混合的味道。小区物业公司秦经理说,即便在每层楼都挂了“禁止丢垃圾”的指示牌,仍然有人将垃圾放在门口、楼道里。保洁徐阿姨说:“一天收三次垃圾都来不及,前脚刚收拾好,后脚又有人把垃圾扔出来!”
住户萧女士抱怨,楼道里常有宠物在电梯口大小便,一不留神就会踩一脚脏污,为此她向居委会和物业反映了多次,但收效甚微。秦经理说,不只是宠物,有些快递员、送餐员,一时找不到厕所,也会在楼梯间小便。而且,该居民楼的楼道没窗户,异味难散。外卖小哥送餐、居民扔垃圾时常有汤汁滴到楼道地上,时间一长,地面上油腻不堪,踩上去都粘脚。保洁员除了蹲在地上擦,还要用小铲子才行。
北京西城区一片房龄30年的居民楼情况更糟,本就不宽裕的楼梯间停着自行车,摆放着破旧家具、花盆和废木板,居民需要侧身才能通过。这些杂物上都积满灰尘,显然搁置已久,墙壁上还有乱写乱画和脚印。
据观察,很多老旧小区楼房设计不合理,通风效果差,无人管理楼道内的堆积物和垃圾,这是因为,这些小区大多是1979年住房商品化之前建房,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私有化后物业服务也没跟上。还有些不设门禁的非封闭式小区,租户较多,来往闲杂人多,居住环境很难维持。这两种类型的小区往往环境卫生较差。究其原因,既有物业管理不力,也有住户不够自觉的问题。
安全卫生都有隐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教授宋伟民告诉记者,脏乱差的公共卫生环境会影响居民健康。
1.感观和心理的不舒服。居民每天看见这些又脏又臭的环境,首先感觉上就不舒服,影响居住的心情。
2.安全隐患。楼道里堆放的旧物会阻挡居民进出的道路,天干物燥时还有可能引起火灾,这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遇到紧急情况,逃生道路被阻挡是十分危险和致命的。
3.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不清理的废弃杂物上有积灰,垃圾中有细菌及有机挥发物,墙壁上有霉菌,这些物质会通过空气流动扬到墙壁、扶手和空气中,对居民呼吸系统有负面的影响,可能导致过敏、感冒和肺炎等。
4.病媒虫害导致多种疾病滋生。楼道脏乱差,有机垃圾堆放,这样的环境,是蟑螂、鼠类、蚊蝇等虫害繁殖的温床,尤其夏天高温潮湿时。这些虫害会将病菌、霉菌等传递到人身上,这就是病媒虫害。比如,苍蝇、蟑螂落到食物上,就有导致消化道疾病的风险,蚊子肆虐则有传播多种传染病的可能。
要“面子”更要“里子”
电梯、楼道等公共环境的维护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小区管理、个人三方同时发力。
成立“物管委”和“业委会”。日前,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示了《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征询意见稿)》,让街道牵头,由业主代表、属地派出所、居委会和物业管理代表组成物业管理委员会(简称“物管委”),这是一种政府、业主和物管共享共建共治的模式,可帮助没有物业的小区治理环境,筹备业委会,逐渐培养住户主人翁的意识。
环境时时维护,谨防“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放任不管,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比如一条人行道有些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地上,这就是“破窗效应”。保持环境的整洁可带来良性循环,越是干净,就越少人去破坏。这需要业委会、居委会等督促物业彻底清理楼道环境,维护楼道整洁卫生。
北京市西城区一片10年房龄的居民区,物业人员与住户约法三章,要求垃圾扔到指定地点;保洁员和居委会成员时常在各楼检查环境情况;该小区安装了梯控,居民进出电梯要刷卡,只能去自己居住的楼层,防止外来人员破坏环境。
要“面子”更要“里子”。穿衣戴帽工程扮靓了建筑的外表和城市的风景,让我们有了“面子”。但楼房的“里子”——居住环境,才是事关我们每个人安全和健康的大事。作为公共环境的一分子,住户才是治理楼道乱象的根本。从自身做起,改掉不文明的生活习惯,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比如,厨余垃圾处理好再扔,看好自家宠物,主动清理其粪便,就是为我们的居住环境做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哪些食物能补“脑黄金”
下一篇 : 别在旅游景点买药材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