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糖时使用第二滴血结果更准确。血糖检测的准确性主要受皮肤残留物、操作规范、采血部位、血量控制、试纸质量等因素影响。
1、皮肤残留物:
第一滴血可能混有酒精、汗液或组织液等皮肤残留物,导致血糖值偏低。采血前需用温水清洁手指并完全干燥,避免使用酒精棉片反复擦拭,第二滴血受污染概率显著降低。
2、操作规范:
国际标准推荐弃用第一滴血。正确操作应使用采血针快速刺入指腹两侧,轻压形成自然血珠,待第一滴血拭去后采集第二滴血。过度挤压会使组织液稀释血液,影响检测值。
3、采血部位:
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两侧痛感较轻且血量充足。避免在指尖中央或关节处采血,这些部位神经密集且易产生误差值。每日应轮换采血部位,防止皮肤硬化。
4、血量控制:
第二滴血量需完全覆盖试纸反应区。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过量血液可能溢出污染仪器。新型血糖仪多采用虹吸式试纸,对血量要求更为精确。
5、试纸质量:
试纸开封后需在3个月内用完,受潮或过期的试纸会出现偏差。检测前应核对试纸编码与仪器匹配,避免不同批次试纸混用导致系统误差。
日常监测血糖建议固定晨起空腹或餐后2小时时段,采血前保持手部温暖可促进血液循环。检测后记录数值时需注明检测时间与饮食情况,长期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复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校准血糖仪,每年至少进行1次静脉血糖对比。控制饮食中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