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确诊方法主要有病史采集、鼻内镜检查、鼻分泌物检查、影像学检查、过敏原检测。
1、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鼻塞、流涕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发作规律及伴随表现,了解是否有过敏史、环境刺激物接触史等。典型病史表现为双侧交替性鼻塞、清水样鼻涕,症状持续超过12周且无脓性分泌物。
2、鼻内镜检查:
通过硬性鼻内镜或电子鼻咽镜观察鼻腔黏膜状态,可见下鼻甲黏膜充血肿胀呈暗红色,表面光滑湿润,使用血管收缩剂后肿胀可明显消退。该检查能直观排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
3、鼻分泌物检查:
采集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正常,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变应性鼻炎。细菌培养可鉴别是否合并感染,本病多为无菌性炎症。
4、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扫描能清晰显示鼻腔鼻窦解剖结构,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表现为下鼻甲肥大,鼻窦黏膜无增厚或积液,借此与慢性鼻窦炎鉴别。X线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现已少用。
5、过敏原检测: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排查过敏因素。阴性结果支持单纯性鼻炎诊断,阳性则提示变应性鼻炎可能。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鼻炎类型,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确诊后建议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接触冷空气及烟草烟雾等刺激物。日常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以增强鼻黏膜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黄绿色脓涕、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