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脂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的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见症状有红斑基底、鳞屑堆积、皮肤瘙痒、继发感染。
1、红斑基底:
皮损初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多出现在头皮、眉弓、耳后及鼻唇沟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红斑表面可能伴有轻度水肿,触摸时有温热感,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疼痛。母乳喂养婴儿可能与母体激素水平传递有关,配方奶喂养者需排查牛奶蛋白过敏因素。
2、鳞屑堆积:
特征性表现为附着于红斑基底上的黄色或黄褐色油腻鳞屑,头皮部位常形成厚层痂皮(乳痂)。鳞屑与毛囊口分泌的过量皮脂混合,容易成片状剥脱。该症状在出生后2-10周高发,与婴儿皮脂腺暂时性功能亢进密切相关。
3、皮肤瘙痒:
约60%患儿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瘙痒,表现为频繁蹭脸、哭闹不安或睡眠中断。瘙痒感源于皮脂分解产物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搔抓可能导致鳞屑脱落处显露湿润的糜烂面。需注意与特应性湿疹的剧烈瘙痒相鉴别。
4、继发感染:
搔抓破损后可能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表现为脓疱、渗出结痂或周围淋巴结肿大。感染灶可能出现特殊异味,严重者伴随低热。此阶段需警惕蜂窝织炎等并发症,出现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需保持患处清洁,使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用力剥离痂皮。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减少高脂饮食,人工喂养婴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水解蛋白配方。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室温维持在24-26℃以减少出汗刺激。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发热时,应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