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发病有季节曲线

发布于 2018/10/24 10:47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教授公永太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截止到2030年,心梗患者将达到2300万,部分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

心梗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生活地区的饮食习惯、工作环境及气候等,其中,全年冷热交替的急剧变化是影响心梗发生的关键。了解一年四季心梗发病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预防心梗。

每年1月都是心梗的发病高峰。毫无疑问,心梗发病率在冬季会突然上升,北方高寒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寒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增加心肌细胞耗氧,使心脏供血需求较适宜温度时明显升高。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痉挛,冠脉血流在此时会显著减少,不足以代偿心脏的高代谢需要,就会出现心绞痛症状,严重者会诱发血管斑块破裂,引起血栓,从而使血流完全中断,即发生急性心梗。

1月过后,心梗发病率会缓慢下降;3月立春时,发病率已明显低于秋冬季节,但此时也不可疏忽防范。春季天气干燥、温度变化幅度较大,频繁的大幅度温差改变也是诱发冠脉血流骤变的因素。现在很多人都有锻炼的意识,喜欢早晨慢跑或是散步,这是非常好的健康习惯。但春季早晨的温度仍然偏低,再加上体力活动,可诱发心梗。春季人的情绪波动也较大,情绪激动、爱生气都会诱发心绞痛及心梗。

随气温回暖,心梗发病率进一步降低,至夏季迎来全年最低谷。不过,临床资料显示,近10年来,夏季心梗的发病人数较过去有所增加。这一方面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比如,夏天夜生活丰富,晚上8点以后吃饭及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负担,睡眠时间相应缩短也会引起血管损伤,最终诱发心梗。另一方面,受“温室效应”影响,近些年夏季气温不断升高,过高的温度使汗液大量蒸发,如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身体含有的有效循环血量会减少,呈现相对缺血状态。而心肌细胞对缺血的耐受较差,此时就会诱发心梗。

9月份以后,天气转凉,进入深秋。此时人群心梗的发病率虽然没有冬季高,但随温度降低,心脏负荷增加,诱发急性冠脉事件的风险也会呈现出升高趋势。

心梗发病率的攀升在12月再次达到高峰。多数患者会感觉胸闷、胸痛、气短等,有些表现为后背疼、上腹痛及牙疼,且往往在爬楼梯、快走、搬运重物等体力活动时加剧,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当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如果上述部位的疼痛表现为剧烈痛感,且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心梗发作。

针对不同季节的风险因素,建议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冬秋季注意保暖,避免室内外过大温差的刺激;春夏季调整情绪、戒骄戒躁,保持良好心情,提高睡眠质量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