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中医的要求更高了
发布于 2018/10/25 14:14 生命时报
发布于 2018/10/25 14:14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唐旭东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迎来60华诞。在《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要求我们做好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要把中医药这个老祖宗留下的遗产“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无论对中医药行业发展,还是对西苑医院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同时,也对中医大夫提出了更高要求。
环境变了,对中医的要求更高了
我16岁上大学,19岁就开始治病救人。那时,人们是一种饥渴的读书状态,更用功、更能吃苦。我记得那时我们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早上读书,晚上还要熬夜学习。
我们那时还处在以传承、挖掘为主的时期,更多的是传承古代和建国后中医药世家的一些经验,现在除了传承、挖掘,还提倡多学科研究、中西医结合和创新。
当时,中医院相对规模都比较小。现在,医院规模大了,要求专科医生的综合能力要更强,不但中医能力强,西医也要强。不但门诊要看好,病房危重病处理也要搞好。对一个医生的要求也就更高。
现在的中医大夫,除了临床要好,也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学术交往能力,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可以说,现在的中医大夫,需要有一个比过去更加严格的、系统性的培养环境。
作为一名现代中医专家,尤其是名专家、名中医,知识结构要宽、要丰富。一名中医专家不懂西医,老百姓也不会太满意,也不太接受。
尤其像西苑医院这种大型的三甲中医院,培养制度是专科医生培养制度,不是全科,相对分得比较细,这就要求医生在某一专科深化,现代医学知识至少达到相关专业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的知识结构要包括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必须掌握。在一定年资之后,也需要到西医的对口医院进修,学习专科中急危重症处理方法。
打好基础,要用中医知识往前闯
从中医继承创新方面来讲,要打好基础,通过积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才是创新的基本原则。
打好基础,就是认真对待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中医基础理论、方剂、中药,以及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作为中医大夫,提到一个药,要有很好的感性认识,比如,石膏是清热生津的,剂量用多少,与什么药配伍退热效果更好,都要了然于胸。再比如看舌苔,舌苔颜色、多少,舌质的颜色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必须要明白且熟记在心。
在进一步的临床实践中,包括跟上级医师、跟前辈学习的同时,要学习治疗经验。比如,病人小腹胀气、大便不通快,前辈喜欢用枳壳、大腹皮,还有瓜蒌皮等具有下气、宽中、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用了多少剂量,都要直接学习到经验,并在开方、体会用药方法、病人的反馈等方面,形成一个环路,提高实战经验。
而间接经验首先来源于古籍中记载的方子;第二是专家经验介绍、临床研究文献,第三是从医经历中要多拜一些老师。
间接经验要逐步积累,然后把它用到临床上再回味,通过不断积累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传承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从而在实践中,结合西医诊断的疾病,分病、分型很好的结合,才能称为出色的医生。
所以,对中医大夫来讲,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传承中医药传统理论、技能的同时,还要对现代疾病的病理特点、临床分型特点进行掌握,明确西药在疾病治疗上存在的不足。把西医的疾病和中医的辨证论治结合到一起,提高辨证的精准度,提高疗效。这样才能做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理性面对“毒性”争议
最近一段时间,中药的毒副作用被社会各界重视,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而所谓的“毒性”被重视,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是一些毒性在古代没有记载,现在有新发现。过去,很多草药是整个药入煎,现在,我们对植物药进行提纯,重点研究其中某个单体、某个有效部位,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二是中药用量在加大,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用量都在增多。在用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对中药材、中药饮品的质量监控不到位,难免有劣质、假冒的中药进入到中药市场,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三是不规范使用。很多西医大夫也在使用中药,尤其像中药注射剂,常常会超量、超范围使用。有时,在中药和西药静脉输入时,输完中药马上就输西药,就可能发生一些反应。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些水平不高、资质比较差的中医,他们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一些饮片,尤其是有毒饮片,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医生执业时合理用药的管理,就会逐步减少这些现象。
医院是传承和创新的大本营
西苑医院是一家历史悠久、由中央政府主办、第一所大型中医医院,于1955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建院后,大批的人才汇集于此,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中医人才的高地。
早在建院初期,西苑医院就形成了研究型中医医院的雏形。上午门诊,下午查房、研究病理,把临床上遇到的问题用科研方法加以解决、阐释。比如某一疗法为什么能起效,为什么不起效等,把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及药效、药理研究很好地结合。重临床科研,基础科研、中药研究相结合,驱动临床医疗水平提高是中医医院该有的风范。
所以,对于医院来讲,首先是要传承重科研、重内涵建设、重高级人才培养,通过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促进医疗水平提高的理念和办院风格。
第二,传承各代专家的宝贵经验。我们的院内制剂,都是我们各代专家宝贵经验的总结,现在有一些网红的制剂,如复方酸枣仁膏、生发酊等,都供不应求。
依据现代疾病的特点,西苑医院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发挥中医特色和中医治病优势。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诊疗效果及患者的就医体验。
对外交流,复方药物是难点
改革开放早期,中医药交流大部分是中日两国间的交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深,信息化加大,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国际交流在不断加深。最近十几年,无论是西医学还是中医学,很重视和欧美国家的医学交流、科研合作。
在国际交流方面,欧美更强调医学的安全性。因此,针灸不存在药物进入人体的复杂代谢过程,且在疼痛性疾病、软组织损伤、某些疾病的康复上有良好效果,就容易被欧美所接纳,并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有的国家也纳入了医保。
中医学的另一个特点——复方疗法,是典型和核心内容。这一点在欧美推广很有难度,虽然部分国家也给开了一些口子,比如,一些中成药,只要有效、安全就认可。但是,作为临床上的“活”工具,中医药疗法完全作为一个处方药固定下来,显然还是会影响疗效。但3~5天重新调整方子,还没被欧美完全认同,存在着偏见。他们认为,复方药物成分较复杂,还没完全搞清楚药物在体内代谢的动力学。这就影响了中医药的主体、核心的知识体系——辨证论治、复方疗法在欧美的推广和应用。
个体化诊疗被世界接受,只是时间问题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大部分都是以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为主,病因明确,只要创造一种药物,把这种病菌、微生物、病毒杀死,这个病就治好了。
现在,现代疾病谱发生改变后,大部分疾病都是多因素、非传染性的慢性疾病,大多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摄入脂肪太多、不运动、心理压力大等。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就需要用复方药物、多靶点地针对治疗。所以说,复方药物就体现出了它的特点。比如,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便秘、腹泻、胃食管反流等症状,中医恰恰把这些看作脾胃系统问题,治疗起来效果更好。
因此,基于个体化诊疗的辨证论治,复方疗法会逐渐被世界接受,只是时间问题。而我们,也会进一步阐明它的机理。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上一篇 : “希腊酸奶”跟希腊没关系
下一篇 : 能调节的椅子最护脊柱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