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性骨痂的形成主要包括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形成期、骨性骨痂形成期、骨痂改建期四个阶段。
1、血肿形成期:
骨折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血肿内含有大量纤维蛋白网架,为后续修复提供支架。此阶段通常持续2-3天,血肿周围出现炎性反应,巨噬细胞开始清除坏死组织。
2、纤维性骨痂形成期:
骨折后4-7天,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血肿,逐渐形成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纤维性骨痂连接骨折两端。此阶段骨折部位仍存在微动,X线可见骨折线清晰。
3、骨性骨痂形成期:
骨折后2-3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在纤维性骨痂基础上形成软骨痂和编织骨。软骨痂通过软骨内成骨方式逐渐被骨组织取代,形成初级骨性骨痂。此阶段骨折端稳定性增强,X线可见模糊骨折线。
4、骨痂改建期:
骨折后数月到数年,破骨细胞吸收多余骨痂,成骨细胞形成板层骨。骨小梁按力学方向重新排列,骨髓腔再通。此阶段骨痂逐渐塑形为正常骨结构,恢复原有生物力学特性。
骨折愈合期间需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中期逐步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加强负重锻炼促进骨痂改建。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