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发生的5个原因

发布于 2018/11/12 13:11 复禾健康

三叉神经痛就是大家所说的“脸痛”,大多数在40岁起病,一般多发病于中老年朋友,女性朋友较多。这种症状一般发生在面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很容易与牙痛相混淆,误以为是牙痛而盲目拔牙的患者不在少数,结果牙拔了,病没治好。

1.精神刺激:抑郁成疾不无道理,很多三叉神经痛患者就是因为精神不稳定,或是精神遭受了极大刺激导致的。如果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眉头紧锁,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脑窍,终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2.营养缺乏:减肥是现代人的口头禅之一,可是殊不知,减肥却有可能导致三叉神经痛,因为长期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节食,身体就会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

3.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如带状疱疹易累及三叉神经支引起疼痛。

4.短路:三叉神经髓鞘崩解可能引起相邻两纤维之间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传出冲动也可再通过“短路”成为传出冲动,达到痛觉神经元的阈值而引起疼痛。

5.脱髓鞘:三叉神经感觉根、半月节、三叉神经周围支受到压迫或损害发生脱髓鞘性变,部分神经髓鞘脱离使原来神经束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增加了三叉神经背核反向的自我激发及重复发放,使受损的神经变得敏感,产生疼痛。

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闪电样、烧灼样、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发作时患者常紧按面部或用力擦面部减轻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所以又称痛性抽搐,每次发作数秒钟至一到两分钟即可骤然停止,间歇期正常。发作可由一日数次至一分钟多次发作,呈周期性持续数周数月或更长可自行缓解。因患者面部某个区域可能特别敏感,如上下唇、鼻翼外侧、舌侧缘等,这些区域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

三叉神经痛根据病因可分为继发性(颅底或桥小脑脚等区域肿瘤等引起)和原发性(目前多认为异形扭曲血管三叉神经所致);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触发点的存在,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结合起病年龄,一般可作出诊断。

可以这样说,在三叉神经这束“电缆”中,有的导线是传导痛觉的,有的是传导温度觉的,有的是传导触觉的,有的则传导运动冲动。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彼此绝缘、互不干扰。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比如三叉神经根部常受到紧贴它的血管的弹拨挤压,在促发其脱髓鞘变的同时,血管的搏动还会起到激发“漏电”、“短路”的作用,致使触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内的冲动,可能由于“短路”而先传入痛觉纤维,继而传入痛觉中枢。这样,原本是运动冲动或触觉刺激的便转化成疼痛的感受。这就是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基本原理。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