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认识痉挛性斜颈的?

发布于 2018/11/22 16:24 复禾健康

痉挛性斜颈是由于肌肉异常的不随意收缩而引起头部及颈部扭曲,转动而产生异常的姿势,所以又称为痉挛性斜颈。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周期性头向一侧转动或者前倾、后屈,后期头常固定于某一异常姿势。受累肌肉常有痛感,亦可见肌肉肥大,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头部得到支持使可减轻,睡眠时消失。

一、发病率

痉挛性斜颈是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见的一种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九。

二、病因与病机

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而发此病。

(1)痰浊内阻: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导致痰湿内蕴,升降失司,浊阻窍络,痰迷心窍,神明被扰,神机妄动而发此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2)气机内郁:五志过极,忧思气结,气机郁滞,郁而生热,热阻清窍,扰动神明,窍闭神妄,致筋脉挛急而成此病。

(3)肝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操劳过度,伤及肝肾,导致肝肾亏虚,阴虚筋燥而挛急,发为此病。《景岳全书痉证》曰: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4)督脉失摄:颈部过劳,损伤督脉,督脉为诸阳之会,入属于脑,上巅,督脉受损,统摄失司,神明扰动,神气妄乱而发本病。

三、临床表现

临床上根据肌肉受累范围可以分为四型:

(1)旋转型:头沿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

(2)后仰型:头向背部后仰,面朝天;

(3)前屈型:头向前屈,下颌抵在胸前;

(4)侧屈型:头偏离纵轴向左或向右,耳朵靠近肩部,常伴有同侧耸肩。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

痉挛性斜颈为一种缓慢起病进展缓慢的疾病,多数病人经过数年的病情演变临床症状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或自动缓解少数病人(约5%),有自发性痊愈痉挛性斜颈本身不会致死,由于头颈部异常运动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给病人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晚期还可产生肌痛。

点击展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