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可能带来肠道穿孔、出血和麻醉风险三类主要危害。肠镜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检查过程中器械操作损伤、麻醉药物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
1、肠道穿孔:
肠镜检查中器械通过肠腔时,可能因肠道结构异常或操作不当导致肠壁全层裂伤。肠道穿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对于既往有肠道手术史、肠粘连或肠道憩室患者风险较高,需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多数情况需手术修补。
2、检查后出血:
活检或息肉切除后可能发生迟发性出血,常见于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出血多表现为便血或黑便,少量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处理,大量出血需输血治疗。术前停用抗凝药物5-7天可显著降低该风险。
3、麻醉并发症:
无痛肠镜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可能引发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尤其对心肺功能不全或肥胖患者风险增加。表现为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波动,需立即停止操作并给予对症支持。术前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可有效预防。
进行肠镜检查前应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必要检查,术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需及时就医。日常饮食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木耳等食物,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检查前3天需按医嘱进行低渣饮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