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肿胀通常需要进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血常规、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
1、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检查是眼科基础检查项目,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眼睑、结膜、角膜等结构。该检查可发现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性疾病,也能识别异物嵌入或外伤导致的组织水肿。医生会根据结膜充血程度、分泌物性质判断感染类型,必要时会采集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
2、眼压测量:
眼压计可检测眼球内部压力,排除青光眼引起的肿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常超过40毫米汞柱,伴随剧烈眼痛和视力下降。非接触式眼压计适合筛查,确诊需进行Goldmann压平式眼压测量。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者需定期监测眼压变化。
3、血常规:
血液检测能判断全身性因素,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需考虑过敏反应。肾功能异常者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眼睑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胆固醇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会显著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疾病可通过抗核抗体检测辅助诊断。
4、尿常规:
尿液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筛查尤为重要,大量蛋白尿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晨起眼睑水肿明显且伴随泡沫尿时,需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早期肾损伤的标志之一。
5、影像学检查:
眼眶CT或MRI适用于外伤后肿胀,能清晰显示眶壁骨折、眶内血肿或肿瘤占位。超声检查对泪腺炎、眶蜂窝织炎有较高诊断价值,彩色多普勒可评估眼动脉血流情况。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需进行眼眶软组织成像,测量眼外肌厚度变化。
出现眼睛肿胀时应避免揉搓眼部,减少高盐饮食以防加重水肿。冷敷可缓解过敏性肿胀,但外伤后48小时内禁用热敷。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循环性水肿,使用抗过敏药物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副作用。长期眼睑肿胀合并视力变化、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眼科体检能早期发现青光眼等隐匿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