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股骨头骨折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压疮等。
1、感染:
术后感染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切口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或清创手术干预。
2、深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可能与高龄、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常见下肢肿胀疼痛,需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风险。
3、假体松动:
骨质疏松或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假体移位,通常伴随髋部疼痛和活动受限。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严重者需行翻修手术。
4、髋关节脱位:
术后早期不当体位或肌肉力量不足易引发脱位,表现为患肢畸形和剧烈疼痛。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解决,反复脱位需手术修补关节囊。
5、压疮:
长期卧床使骨突部位持续受压,可能与营养不良、皮肤护理不足有关。好发于骶尾部,需定时翻身并使用减压敷料预防。
术后应保证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每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家属需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床边坐立和助行器辅助行走。注意观察下肢皮肤温度变化,发现异常肿胀或疼痛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和盘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