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用中医怎样解释?

发布于 2025/06/05 16:39

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痢疾”“肠澼”范畴,主要与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可通过清热化湿、健脾益气、疏肝理脾、温补脾肾、活血化瘀等方法调理。

1、湿热内蕴:

长期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邪气,导致湿热蕴结大肠,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治疗以清热化湿为主,常用方剂如芍药汤加减,配合马齿苋、白头翁等清热解毒药材。日常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肠道环境平衡。

2、脾虚湿盛:

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致使水湿停滞,常见腹泻反复发作、粪便稀溏伴未消化食物。参苓白术散是代表方剂,通过党参、白术等健脾渗湿。饮食宜选择山药、莲子等补脾食材,忌食生冷瓜果加重湿邪。

3、肝郁脾虚:

情志不畅影响肝气疏泄,进而克伐脾土,症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痛泻要方为主方,配伍柴胡、白芍疏肝健脾。需调节情绪压力,适当练习八段锦等舒缓运动。

4、脾肾阳虚:

久病耗伤阳气,出现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四神丸加减可温补脾肾,含补骨脂、肉豆蔻等药材。食疗推荐生姜羊肉汤温补,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5、瘀血阻络:

病程迁延导致气血瘀滞,多见便血色暗、腹部刺痛。少腹逐瘀汤能活血化瘀,常用丹参、三七等药材。可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中医调理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坚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推荐小米粥、南瓜羹等养护胃肠黏膜;适量食用石榴皮、乌梅收敛止泻。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情志调节方面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焦虑,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有助于改善体质。急性发作期需及时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控制病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