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早期表现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及言语不清。这些症状可能由外伤、脑血管病变、缺氧性脑病、颅内感染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
1、头痛:
脑损伤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持续性或搏动性头痛,通常因颅内压增高或脑血管痉挛导致。疼痛多集中于额部或枕部,可能伴随头皮触痛。轻度脑震荡引起的头痛可通过休息缓解,但持续加重的头痛需警惕颅内血肿形成。
2、恶心呕吐:
约60%的脑损伤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与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有关。这种呕吐常与头痛伴发,进食后加重,不同于胃肠疾病引起的呕吐。儿童脑外伤后更易出现反复呕吐,需注意防止误吸。
3、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均可能发生。轻度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重度可能出现昏迷状态。脑干损伤引起的意识障碍往往进展迅速,伴随瞳孔大小不等体征。
4、肢体无力:
单侧肢体肌力下降是大脑运动区受损的典型表现,常见于脑挫裂伤或脑出血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持物不稳、步态蹒跚,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完全偏瘫。脊髓损伤引起的肢体无力多伴有感觉异常。
5、言语不清:
语言中枢受损会导致构音障碍或失语,表现为说话含糊、词不达意或理解困难。优势半球额叶损伤易引起运动性失语,颞叶损伤则多导致感觉性失语。这类症状常与面部肌肉瘫痪共存。
脑损伤患者应保持安静卧床,避免剧烈活动加重颅内出血风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盐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分次少量喂食防止呛咳。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配合针灸改善肢体功能。日常需监测血压、瞳孔变化及意识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建议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家属应学习基本护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