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持续腹泻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补充益生菌、更换奶粉、抗过敏治疗、停用抗生素等方式改善。
1、饮食不当:
过早添加高糖高脂辅食或过量喂养会加重肠道负担。建议暂停新添加的辅食,采用米汤、焦米粥等低渣流食过渡,少量多次喂养。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2、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导致肠粘膜损伤。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蛋花样便等症状。需进行便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以补液为主,细菌性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等抗菌药物。
3、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见于腹泻后,表现为喝奶后腹胀、水样便。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添加乳糖酶制剂。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回普通奶粉。
4、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可能引发慢性腹泻伴湿疹。需改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回避过敏原2-4周观察效果。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5、抗生素相关: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需及时停用非必要抗生素,并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制剂。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
护理期间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注意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粘膜修复,避免高纤维食物摄入。喂养器具需每日煮沸消毒,家庭成员注意手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