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会引起咳嗽,主要与胃酸刺激咽喉、反流物误吸入气管、食管-支气管反射、慢性咽喉炎及夜间卧位加重等因素有关。
1、胃酸刺激:
胃酸反流至食管上段时可能喷溅至咽喉部,直接刺激喉部黏膜引发咳嗽反射。长期反复刺激可导致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形成反流性咽喉炎,表现为持续性干咳或清嗓动作。
2、误吸反应:
反流物突破食管上括约肌后可能微量吸入气管,触发气道保护性咳嗽。夜间平卧时更易发生,常伴随胸闷或窒息感,这类咳嗽多呈阵发性且与进食时间相关。
3、神经反射:
食管下端酸暴露通过迷走神经介导食管-支气管反射,引发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哮喘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但无典型喘息,使用抑酸治疗后咳嗽可缓解。
4、炎症迁延:
长期反流导致咽喉慢性炎症,黏膜淋巴滤泡增生形成「鹅卵石样」改变。炎症介质持续刺激咳嗽感受器,表现为晨起加重、声嘶伴随的顽固性咳嗽,喉镜检查可见杓间区红斑。
5、体位影响:
夜间卧位时重力作用减弱,胃酸更易反流至食管中上段。患者常主诉平卧后咳嗽加剧,垫高床头15-20厘米可减少反流频率,这类咳嗽多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
胃食管反流相关咳嗽患者需避免高脂饮食、巧克力、薄荷等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晚餐与睡眠间隔3小时以上。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可减少胃酸反流,日常穿着宽松衣物减少腹压。若咳嗽持续8周以上或伴随吞咽疼痛、体重下降,需进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与喉镜检查。建议通过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胃肠蠕动,但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运动,瑜伽中的犁式等倒立体位也应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