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主要表现为足部固定性内翻、内收和跖屈畸形,典型特征包括足跟内翻、前足内收、踝关节跖屈、高弓足及小腿肌肉萎缩。这些特征在出生时即可通过外观观察初步判断。
1、足跟内翻:
足跟轴向向内偏转是核心特征,跟骨向内侧倾斜导致足底朝内。患儿站立时足跟无法接触地面,内侧足弓异常隆起。长期未矫正可能继发跟腱挛缩和距下关节僵硬,影响行走步态。
2、前足内收:
跖骨向中线方向内收,足前部呈“豆形”弯曲。舟状骨向内侧移位与距骨头形成半脱位,足内侧缘可见明显皮肤皱褶。严重者足趾可能重叠,穿鞋时足尖部受压明显。
3、踝关节跖屈:
踝关节处于强迫性下垂位,被动背屈受限。跟腱短缩使足部呈“马蹄”状,行走时仅能用前足着地。伴随胫骨远端内旋畸形时,可能形成“棒棒糖足”外观。
4、高弓足畸形:
足纵弓异常增高,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脱位导致中足凹陷。足底内侧软组织挛缩形成深沟,外侧足背皮肤拉伸变薄。动态站立位可见足部承重区域异常集中于跟骨和前足外侧。
5、小腿肌肉萎缩:
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减少,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育不良。肌力测试显示踝关节背屈肌群无力,跟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长期畸形可导致胫骨旋转和下肢长度差异。
马蹄内翻足需在出生后尽早干预,新生儿期可通过Ponseti系列石膏矫形逐步矫正畸形,配合经皮跟腱切断术改善跖屈。学步期患儿建议穿戴Denis-Browne矫形鞋维持矫正效果,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日常护理需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足部被动拉伸训练促进关节活动度。3岁以上残留畸形可能需要胫前肌外移等软组织手术,严重骨性畸形需行三关节融合术。建议每3-6个月进行步态分析和X线评估,结合水疗、电刺激等康复手段改善肌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