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药物治疗、液体复苏、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肠套叠通常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空气灌肠复位:
空气灌肠复位是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短、无肠坏死征象的患者。通过肛门插入导管,注入空气使套叠的肠管复位。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可达80%以上。需在X线监视下进行,避免肠穿孔等并发症。
2、手术复位:
对于灌肠复位失败、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或怀疑肠坏死的患者需手术干预。开腹手术可直视下手法复位套叠肠管,必要时切除坏死肠段并行肠吻合术。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但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3、药物治疗: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常用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解痉药物如山莨菪碱可缓解肠道痉挛。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用于预防继发感染。镇痛药物需谨慎使用,避免掩盖病情。
4、液体复苏:
肠套叠患儿易出现脱水及休克,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晶体液,严重者需血浆扩容。监测尿量、皮肤弹性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5、术后护理:
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观察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预防肠粘连。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出院后需随访复查,警惕复发可能。
肠套叠患者恢复期应选择低渣、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及产气食物。适当活动促进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腹部保暖,规律作息。婴幼儿喂养需定时定量,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