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途径。传染性强弱与病毒类型、感染者免疫状态、环境通风情况等因素相关。
1、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病毒飞沫可在1米内直接进入他人呼吸道。甲型流感病毒在飞沫中可存活8-12小时,冬季干燥环境更易传播。建议在流感季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时用肘部遮挡。
2、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沾染口鼻分泌物的手部接触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传播,H1N1病毒在不锈钢表面存活达24小时。勤洗手、使用含酒精消毒剂可降低80%接触感染风险。
3、气溶胶传播:
在密闭空间内,直径小于5微米的病毒颗粒可悬浮数小时。医院病房、飞机舱等场所气溶胶传播风险较高,通风系统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可有效降低浓度。
4、病毒变异影响:
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和抗原转变产生变异,新型变异株可能突破群体免疫屏障。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根据全球监测数据调整疫苗毒株组合。
5、易感人群差异:
儿童排毒期可达10天,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感染后更易出现重症。接种疫苗可使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风险降低40%-60%。
流感季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居家患者需单独使用餐具并每日煮沸消毒,体温正常48小时后传染性显著降低。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