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可以初步筛查肝癌,但确诊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增强CT、核磁共振成像和肝穿刺活检四项检查。肝癌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验证,不同检查手段各有优势。
1、彩超筛查:
腹部彩超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无创检查,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彩超通过回声变化判断肿块性质,对典型肝癌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约70%。但受操作者经验、患者体型及病灶位置影响,可能漏诊早期小肝癌或等回声病灶。
2、甲胎蛋白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是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60%-70%肝癌患者会出现指标升高。检测值超过400μg/L时高度提示肝癌,但需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等干扰因素。该指标联合彩超可使早期肝癌检出率提升至80%以上。
3、增强CT检查:
动态增强CT能清晰显示肝癌特征性"快进快出"强化模式,诊断准确率达90%。通过多期扫描可观察病灶血供特点,鉴别血管瘤等良性病变。对于准备手术的患者,CT还能评估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
4、核磁共振成像:
肝脏特异性增强核磁共振对小于2厘米的肝癌检出率优于CT,能发现更多卫星灶。其多序列成像特点有助于鉴别高度异型增生结节等癌前病变。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检测细胞密度变化,提升微小病灶识别率。
5、病理活检: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通过组织学检查明确病理类型。适用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或需分子分型的病例。但存在出血、针道转移等风险,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肝癌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进行彩超联合甲胎蛋白筛查。确诊患者需评估肝功能储备,选择肝切除术、消融治疗或靶向药物等个体化方案。日常需严格戒酒,控制肝炎病毒复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腌制食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增强免疫功能,但晚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肿瘤破裂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