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症状通常在拔牙后48至72小时出现。实际出现时间受拔牙创伤程度、口腔卫生状况、吸烟习惯、凝血功能及术后护理等因素影响。
1、拔牙创伤:
复杂拔牙(如阻生智齿拔除)因骨组织损伤较大,血凝块更易脱落,可能使干槽症提前至24小时内发生。简单拔牙因创伤较小,症状多出现在72小时后。
2、口腔卫生:
术后24小时内漱口或刷牙可能破坏血凝块,导致72小时内出现剧烈疼痛伴腐臭。建议24小时后使用氯己定含漱液轻柔清洁。
3、吸烟影响:
尼古丁收缩血管并降低局部氧含量,吸烟者症状可能提前至36小时。每日吸烟超过10支者风险增加3倍。
4、凝血功能:
服用抗凝药物或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时,血凝块形成不稳固,症状多在48小时左右显现,伴随明显渗血。
5、术后护理:
频繁吮吸创口或过早进食硬物会加速血凝块脱落,此类患者约60%在术后60小时内出现典型放射性耳痛。
术后应保持流质饮食3天,避免使用吸管,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出现持续跳痛、腐臭味或耳部放射痛时需立即就诊,临床治疗包括清创、碘仿纱条填塞及镇痛管理。恢复期每日用温盐水含漱4-5次,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