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高血压为什么叫肝阳上亢

发布于 2025/01/09 15:38 复禾健康

高血压在中医里被称为“肝阳上亢”,主要是因为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血的运行,而“肝阳上亢”则是指肝气过于旺盛,导致气血上冲,进而引发头晕、头痛、易怒等症状,这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的表现高度吻合。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情绪波动大、长期压力过大、饮食不节等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形成肝阳上亢。肝火旺盛时,气血上冲,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肝肾阴虚也是肝阳上亢的常见原因之一。肾阴不足时,无法制约肝阳,导致肝阳上亢,进而引发高血压。

肝阳上亢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鸣、失眠、易怒等。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中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通常会采用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的方法来调理。常用的中药如天麻、钩藤、菊花等,具有平肝熄风、清热降压的作用。同时,中医也强调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肝阳上亢,比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清淡等。

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除了中医调理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也不可忽视。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结合中西医的优势进行综合治疗。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高盐高脂饮食等方式来预防和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一周热门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