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扭转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排便困难、恶心呕吐、腹部包块、发热等。乙状结肠扭转是指乙状结肠发生旋转导致肠腔梗阻,可能引发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处理。
一、腹痛腹胀
腹痛是乙状结肠扭转最突出的症状,多表现为突发性左下腹剧烈绞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腹胀常伴随腹痛出现,由于肠腔梗阻导致气体和内容物积聚,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叩诊呈鼓音。疼痛可能向腰背部放射,体位改变无法缓解。
二、排便困难
患者通常出现完全或不完全性便秘,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少数病例在发病初期可能有少量血便或黏液便排出,这与肠黏膜缺血损伤有关。随着病情进展,肠梗阻症状加重,直肠指检可发现肠腔空虚。
三、恶心呕吐
约半数患者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早期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呕出粪样物。呕吐频率和程度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严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部分老年患者呕吐症状可能不明显。
四、腹部包块
体检可在左下腹触及膨胀的乙状结肠形成的包块,质地韧,压痛明显。包块位置固定,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或减弱。腹部X线平片可见典型咖啡豆征或双腔征,CT检查能明确扭转部位和程度。
五、发热
当发生肠壁缺血坏死或穿孔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心率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体温通常超过38摄氏度,伴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此时提示病情已进展至危险阶段,需紧急手术干预。
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应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肠管扩张。确诊后需根据病情选择肠减压、内镜复位或手术治疗。术后早期需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日常应注意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便秘,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出现持续腹痛腹胀应及时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