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的前期症状主要有异常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白带异常、下腹隐痛等。子宫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多数为良性病变,但可能影响生育或导致贫血。
1、异常阴道出血
非月经期出现点滴状或少量出血是子宫息肉的典型表现,可能与息肉表面血管破裂有关。部分患者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现接触性出血。长期反复出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宫腔镜手术切除。
2、月经量增多
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干扰子宫正常收缩功能,导致经期出血量明显增加,出现血块增多、经期用卫生巾数量翻倍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下降,需警惕贫血风险。对于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或伴随严重贫血者,通常建议在宫腔镜下实施息肉电切术。
3、经期延长
正常月经周期结束后仍持续少量褐色分泌物,可能持续7-10天,这与息肉阻碍子宫内膜完整脱落有关。部分患者会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延误就诊。宫腔镜检查能直观判断息肉位置和大小,同时可进行诊断性刮宫送病理检查。
4、白带异常
可能出现淡血性白带或脓性分泌物增多,尤其合并感染时会有异味。息肉继发感染可能引起下腹坠胀感,需与盆腔炎鉴别。对于绝经后女性出现血性白带,需高度警惕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可能,应尽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5、下腹隐痛
较大息肉可能引起间歇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在经期加重。若出现剧烈腹痛需警惕息肉蒂扭转等急腹症。超声检查可发现宫腔内高回声团块,对于无症状的小息肉可暂观察,但备孕女性或有不孕史者建议积极处理。
发现子宫息肉症状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出血加重,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饮食宜增加富含铁质的动物肝脏、菠菜等,纠正贫血状态。定期妇科检查对育龄女性尤为重要,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进行超声筛查。药物治疗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能抑制息肉复发,但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