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可通过远离过敏原、局部冷敷、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方式自行处理。食物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呕吐等症状。
1、远离过敏原
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接触含有过敏原成分的其他食品。检查食品标签,识别潜在过敏原如牛奶、鸡蛋、坚果等。轻微过敏反应通常在脱离过敏原后逐渐缓解,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多饮水促进代谢。
2、局部冷敷
皮肤出现荨麻疹或肿胀时,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0-15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瘙痒,但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冷敷后涂抹炉甘石洗剂等舒缓剂,勿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3、口服抗组胺药物
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或地氯雷他定片等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过敏症状。注意服药后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不建议自行使用激素类药物。
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时须立即就医。日常应记录过敏食物清单,外出就餐主动告知过敏史。建议过敏体质者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过敏发作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