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量改变及伴随症状。月经不调的早期特点主要有周期缩短或延长、经期出血量增多或减少、非经期出血、痛经加重、经前综合征明显等。
1、周期异常
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是常见早期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连续数月周期不规律,时而提前时而推迟。这种情况可能与精神压力、体重骤变等因素有关,需关注基础体温变化。
2、经量改变
经期出血量突然增多或减少都需警惕。每日使用卫生巾超过6片或经期持续超过7天属于月经过多;经量少于20毫升或仅有点滴出血则属过少。子宫内膜异常或激素水平波动是常见诱因。
3、非经期出血
两次月经间出现点滴出血或褐色分泌物,多发生在排卵期前后。这种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子宫内膜息肉等问题,需通过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4、痛经加重
原发性痛经患者若疼痛程度突然加剧,或继发出现盆腔坠胀感,可能进展为病理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早期常以此为主要表现,疼痛多开始于经前1-2天。
5、经前综合征
经前7-10天出现明显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头痛水肿等症状,且影响日常生活。这种情况与孕激素波动敏感有关,严重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需进行心理评估。
出现月经不调初期症状时,建议记录至少3个月经周期的具体情况,包括出血起止时间、经量变化、伴随症状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减肥,适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诊妇科进行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及盆腔超声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未经医生指导不要自行服用调经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