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胫腓骨应力性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疼痛在运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压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痛、负重困难甚至跛行。该损伤多与骨骼发育未成熟、运动量突然增加、钙摄入不足等因素相关。
1、局部疼痛
疼痛是首发症状,初期为运动后钝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典型表现为按压胫骨中下段或腓骨远端时出现固定压痛点,疼痛程度与活动强度正相关。需与生长痛鉴别,后者疼痛部位不固定且无明确压痛。
2、进行性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会出现轻度肿胀,皮肤温度可能升高但通常不发红。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严重者可触及骨膜增厚形成的硬结。需警惕肿胀持续加重可能提示完全性骨折。
3、功能受限
患儿表现为拒绝患肢负重、运动能力下降,跑步或跳跃时疼痛加剧。部分出现保护性跛行,严重时无法完成单腿跳跃测试。关节活动度一般正常,此点可与关节炎鉴别。
4、影像学改变
早期X线可能仅显示骨膜反应,2-3周后可见骨折线或骨痂形成。核磁共振能更早发现骨髓水肿,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高。超声检查可辅助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5、全身性因素
部分患儿伴随维生素D缺乏、体重偏低等全身表现。女性青少年运动员需注意三联征风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存在内分泌疾病者更易发生应力性骨折。
建议患儿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运动,使用拐杖分担负重4-6周。日常保证每日800-1000mg钙质摄入,多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避免短期内训练强度骤增。定期复查影像学至骨愈合,若6周后疼痛无改善需排查病理性骨折可能。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运动后的不适反应,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必要时咨询运动医学专家调整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