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和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抗生素、局部清洁、调整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细菌性阴道炎多与阴道菌群失衡有关。
1、抗真菌药物
霉菌性阴道炎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硝酸咪康唑栓、制霉菌素阴道片等。这些药物能直接抑制真菌生长,缓解外阴瘙痒、豆腐渣样白带等症状。用药期间需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
2、抗生素
细菌性阴道炎常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抗生素治疗。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阴道微环境,需严格遵医嘱。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阴道灼热感,通常2-3天后自行缓解。
3、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穿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阳光下暴晒。月经期勤换卫生巾,减少使用护垫,保持会阴部干燥透气。
4、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长期穿紧身裤,减少游泳、泡温泉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同房前后注意清洁,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控制糖分摄入,高糖饮食可能加重霉菌感染。
5、增强免疫力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帮助维持阴道菌群平衡。每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冲洗阴道,可能破坏正常菌群屏障。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症状消失后仍需按疗程用药,防止复发。若出现药物过敏或症状加重,应立即停药并就诊。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阴道微生态异常,预防炎症反复发作。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阴道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