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可通过眼部充血、滤泡增生、角膜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等体征辨别。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早期识别对防控至关重要。
1、眼部充血
沙眼患者早期常见睑结膜弥漫性充血,呈现红色天鹅绒样外观。这种充血不同于普通结膜炎,具有持续性和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尤其在晨起时分泌物附着后更为明显。患者可能伴随异物感或轻微灼热感,但通常无剧烈疼痛。
2、滤泡增生
上睑结膜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半透明滤泡,呈鱼卵样密集排列。滤泡多位于睑板上缘和穹窿部,严重时可融合成片,导致眼睑增厚。这是沙眼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需与病毒性结膜炎的滤泡进行区分。
3、角膜血管翳
角膜上缘出现新生血管长入透明角膜区域,形成帘状血管网称为血管翳。早期表现为细小血管越过角膜缘,进展期血管向瞳孔区延伸,可导致视力下降。这是沙眼特征性改变,需通过裂隙灯检查明确范围。
4、瘢痕形成
慢性感染后结膜出现线状、星状或网状白色瘢痕,典型表现为阿线。瘢痕收缩可引起倒睫、睑内翻等并发症。晚期瘢痕化导致结膜干燥、睑球粘连,严重者出现角膜混浊甚至失明。
预防沙眼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脸盆,接触眼部分泌物后彻底洗手。流行地区建议定期进行群体性筛查,对确诊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规范化治疗。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衣原体检测,早期干预可有效阻断疾病进展。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A,保持眼部清洁,减少风沙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