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裂通常是指裂纹骨折,属于骨折类型中损伤较轻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骨皮质连续性部分中断但无明显移位。裂纹骨折可能由外伤撞击、骨质疏松、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常见于四肢长骨、肋骨等部位。
1、外伤撞击
直接暴力作用如跌倒、碰撞或运动损伤可能导致骨裂。这类损伤通常伴随局部肿胀和压痛,但关节功能受限较轻。急性期需制动患肢,采用支具或石膏固定4-6周,期间可配合冷敷缓解肿胀。
2、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裂。典型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隐痛,常见于脊柱椎体和髋部。基础治疗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
3、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应力可导致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的胫骨、跖骨。特征为逐渐加重的运动后疼痛,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治疗需彻底停止诱发活动8-12周,配合冲击波治疗促进骨愈合。
4、病理性因素
骨肿瘤或骨髓炎等疾病可能降低骨骼强度导致病理性骨折。这类骨裂常伴有夜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需通过活检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手术刮除或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内固定术。
5、特殊部位骨折
颅骨、骨盆等部位的骨裂可能伴随重要脏器损伤风险。颅骨骨折可能出现熊猫眼征或脑脊液漏,骨盆骨折易合并大出血。这类情况需紧急CT评估,多数需要住院观察或手术治疗。
骨裂患者康复期应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固定期间可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拆除外固定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练习。老年患者建议进行平衡训练预防再次跌倒,运动员恢复训练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若出现固定物松动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